我的学系 |
大叶大学 造形艺术学系 |
国立臺北教育大学 艺术与造形设计学系设计组 |
---|---|---|
所属学群 |
建筑设计学群
跨
艺术学群
艺术設計学类 |
建筑设计学群
跨
艺术学群
艺术設計学类 |
所在校区 |
校本部 515006 彰化縣大村鄉學府路168號 |
校本部 国立臺北教育大学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
学系特色 |
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是全台唯一致力以多樣性艺术媒介分類的工作室活潑教學,引導學生從細微的觀察力出發,產生個人獨特創意,透過練習與實作,培養「绘画」、「雕塑」、 「工艺」等艺术相關領域之時代人才。 |
本组以培养具协同合作、创新设计人才為目标。课程跨域、修课弹性,理论与实务并重,满足跨域整合人才培育的需要。 |
学科意涵 |
造形艺术学系多元工作室,分屬於三大領域: 下载详细资料 |
本系设计组主要包含工艺设计、产物设计、鲍滨与鲍齿设计,课程亦含部分视传与互动设计 |
学习方法 |
![]() 培養學生擁有廣泛的艺术基礎及創造能力。透过观察、收集、分类;将讯息转化為有用的资料,成為创作的灵感。 图解: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 開發學生之創作力及艺术之潛能,以適應現代多元化艺术創作及應用要求。运用理论与实务合一,参与实务实习、产学合作案。 圖解:造藝系邀請艺术領域工作者演講照片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做中學」體會艺术創作及工艺設計等之奧妙,加強各種艺术技法與材料之基礎訓,期能給予學生更確實而多元化造形能力之培養。 圖解:大叶大学金工工房業師指導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 以「工作室」一对一小班教学,培养动手做能力; 圖解:大叶大学陶藝工房業師指導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 毕业製作、策划展出,建立人文温度与涵养,验证所学。 图解:华航花车产学合作案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
![]() 做中学,透过动手练习促进实作能力,如表现技法与模型製作,软体熟练度 圖解:2021年国立臺北教育大学藝設系系展 版权:系展照片 ![]() 阅读、讨论与发表:专题总整课程,不论是个人或者迟别补尘飞辞谤办,经常使用到文本阅读、讨论以及作品成果发表,以提升互动、分享能力,同时促进设计说服能力 图解:大四毕业展 版权:系上拍摄 ![]() 文本阅读:设计為设证推理过程,需要大量资料蒐集与阅读能力,然后进行归纳与问题釐清与界定。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学习方法或方向 |
準备一本随身纪录的笔记本,每天纪录(纪录形式不拘)30种心中任為最美的收集:质感的、媒材的、动植物、生活物件...等等。并且以文字描述空间的、情绪的、光线的...纪录。 |
详细可以参考审查资料準备指引 |
与相关科系之异同 |
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有別於傳統美術系而更加活潑廣泛,教育內容聚焦艺术、設計、文創相關領域人才之培育。
|
相较於国内多数工业设计、工艺设计学系,本系整合工艺、产物两大领域,同时积极发展鲍滨/鲍齿设计,学生可以弹性选择有兴趣的课程。 |
生涯发展容易误解之处 |
1. 造形艺术創作;即绘画、雕塑等自創或在他人工作室工作。 |
设计师其实要有好的外语能力 |
学习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学生专长分攻-木雕工房、石雕工房、绘画工房、金工工房、陶瓷工房等领域,培养自构想、草图、模型、综合素材加工流程、作品完成的一贯作业系统,纯手工的实务操作能力,奠定将来独创品牌及独立工作室的潜能。
|
本系设计组以造形设计為名,其造形意指产物造形与相关知识的学习。 |
补充提醒与说明 |
生涯规划-主要进修管道: |
系上网站会不定时更新新讯息 |
我的学系 |
大叶大学 造形艺术学系 |
国立臺北教育大学 艺术与造形设计学系设计组 |
---|---|---|
核心课程地图 |
|
|
专业选修课程 |
|
|
特色课程 |
造形基础
1.造形中基本形态与材质之掌握与练习。 圖解:造形基础上課照片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 木屬艺术
1.認識木雕艺术。 圖解:指導木屬艺术課程的日本籍老師吉田敦老師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金屬工艺
1.介紹當代金屬工艺。 圖解:國際金屬工艺大賽金質獎叶方瑾與柯啟慧老師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造形原理
1.藉由专有名词定义与意涵解释,让同学认识造形专业知识。 图解:造形原理课程到村东国小进行服务学习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
![]() 陶艺创作工作室
陶艺知识基本介绍-泥土的故事与陶艺的创作观念 未上传图片 介面与互动设计
本課程設計結合理論(互動設計概論、使用者介面)與實踐活動(Arduino互動設計),包含Arduino電子晶片開發環境介紹,導入電學與電子零件相關概念,認識麵包板、模組化工具之功用,以專題方式帶領學生實際動手探索介面与互动设计。 ![]() 數位表现技法
在数位环境下,训练学生能短时间内将脑中所想的事物形体,清楚快速的表达出来, |
我的学系 |
大叶大学 造形艺术学系 |
国立臺北教育大学 艺术与造形设计学系设计组 |
---|---|---|
适合从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旅英服裝設計師 黄薇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黄薇第8屆畢業主修油畫與雕塑出身的黄薇,2012 年畢業於英國中央聖馬汀艺术學院,曾在有鬼才之稱的 Alexander McQueen 與 Christopher Kane 麾下實習。2013 年參加德國柏林時裝週的「明日之星設計師大賽」晉級前五名,於同年創立了個人品牌 Jamie Wei Huang。 2013 年拿下「ELLE Talent Award」冠軍,隔年更入選「Vogue Italy Talent Award」;而品牌 2014 年春夏系列的作品被 Lady GaGa 相中,更使她聞名全球。她近期的最新力作是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制服,以「限量工艺品」為概念打造的年輕、時尚形象廣受好評,一度蔚為話題。 ![]() 图解:李孟栩获颁第八届杰出校友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李孟栩李孟栩是第11屆造藝系木雕工房畢業,與柯钧译因為同樣熱愛平面與影像,由於兩人對影像轉動態挑戰感興趣,因此決定合作開設「MixCode Studio/混合編碼工作室」。 工作室参与作品包括2015雪梨灯光音乐节-雪梨歌剧院投影、2014词2016职棒中信兄弟象球季动画、金曲奖入围影片与表演视觉、苏打绿《故事未了》演唱会动画等等。曾於2015年获得坎城青年导演奖,团队目前仍持续燃烧幽默活跃中。 ![]() 图解:柯钧译获颁第八届杰出校友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柯钧译柯钧译是第11屆造藝系泥塑工房畢業,與李孟栩因為同樣熱愛平面與影像,由於兩人對影像轉動態挑戰感興趣,因此決定合作開設「MixCode Studio/混合編碼工作室」。 工作室参与作品包括2015雪梨灯光音乐节-雪梨歌剧院投影、2014词2016职棒中信兄弟象球季动画、金曲奖入围影片与表演视觉、苏打绿《故事未了》演唱会动画等等。曾於2015年获得坎城青年导演奖,团队目前仍持续燃烧幽默活跃中。 ![]() 圖解:立體艺术創作者刘哲荣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刘哲荣畢業於大叶大学造形艺术系學士班及設計暨艺术學院碩士班,是位傑出的艺术家。 以后现代主义着重的多元视角与观点切入物件本质,探求主客体的差异以及多元文化包容性的无限可能,并与歷史、个人经验不断交错,将看似不相关的物件并置,企图製造矛盾点来反映社会现状,关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透过不断审视,以逆向思考方式进行由内而外的反思,希望将负面情绪与疏离感转化昇华,在解读的过程中找寻和谐共处的正向力量。 图解:叶方瑾获得国际金属大赛金质奖 版權: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叶方瑾來自澎湖的叶方瑾,自中學時代即接受美術班的基礎訓練,與金工艺术的接觸是直到考取大叶大学造形艺术系之後才開始的。 連續獲得兩個國際獎項「日本伊丹國際當代首飾展」及「義大利佛羅倫斯當代首飾新秀展」的肯定;同時還獲得「德國慕尼黑珠寶暨鐘錶展」的展出邀請;也榮獲多次國際金屬工艺大賽獎項。 |
![]()
赵伟森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艺术與造形設計學系 懷得居木工學校 6 期 南投工艺中心 木工進階班 漆艺基础班 even studio / 專案執行 丹麥倉庫 / 家具修復 2013 Creo 設計神人競賽 / 入圍 2018 宜蘭椅競賽 / 銀牌 / 銅牌 / 佳作 ![]()
刘知洁担任毕业製作副召。 畢業後於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研究所就讀,曾獲得台灣政府補助的全額獎學金於艺术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攻讀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 反覆分心 Placebo Studio 創辦人兼執行長 獲多項國際競賽獎項肯定,包含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奬、美國 ADAA Award、韓國仁川國際設計獎等。 ![]()
安怡曾在紐約Pratt Institute進修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家具設計碩士。 大可意念实习 目前在洛杉磯惭础厂贬蝉迟耻诲颈辞蝉担任设计师 |
我的学系 |
大叶大学 造形艺术学系 |
国立臺北教育大学 艺术与造形设计学系设计组 |
---|---|---|
多元能力 |
语文理解与表达: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锐创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手工操作:能依据物体变化(如移动速度),快速地调整出肢体反应,或以运用手部与手指进行精细动作。
20%
远观细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20%
主动学习: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
敏锐创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快速知觉与总结: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20%
说服协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0%
问题解决: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程式设计: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
性格特质 |
主动积极: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40%
亲和接纳: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0%
探究冒险: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
主动积极: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亲和接纳: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5%
坚毅负责: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