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4/10/8 下午 01:39:30
学系特色
1. 師資專業,師生比優良、適性教學。
2. 涵蓋艺术創作、艺术學與策展評論以及艺术教育等多元課程。
3. 具有師資培育之優良傳統與艺术人文、科技整合之宏觀。
4. 講座、工作坊與各式展演活動頻仍,提供多元學習機會。
5. 樂善好學的學習氛圍,並有在地與國際的多元連結。
学科意涵
本系以培養艺术專門人才及優良師資為宗旨,現設有艺术創作(含應用艺术)、艺术教育、艺术學與策評三專業分組。
美术系作為艺术領域的基礎學科,學習內涵多元,理論與實務兼容,強調人文素養與創意思辨,在強調跨领域整合的當代環境下,建構學生未來在艺术與設計各相關領域發展的綜合能力。
学习方法

艺术史、艺术理論與研究相關課程注重基礎知識建構,思辨與批判能力培養與研究能力之訓練。艺术教育課程除基礎知識與思維之奠基,亦強調專業實踐之運用。課程透過講述、討論、分組報告、現場踏查與教學演練等方式鼓勵學習之主動性。除了發展個人思考表達、资讯統整與實踐應用之能力,亦培養小組合作、人際互動之能力。

創作課程提供兼重理念與實務的當代創作經驗。課程多元,透過各類媒材學習與跨域綜合課程,接軌當代艺术工具、手法、觀念,兼重人文關懷與創新表現。大三開始並有個人創作空間,鼓勵自主創作。

展演与产学实务课程接轨职涯的实务专案能力。以策展实务与产学应用落实专业学习,接轨职涯现场,提升学习效能,对外展现学生的成果与能力,创造学生专业发展之机会。

延伸学习活动為专业触角的补充与延伸。透过工作坊、讲座、参访、展演、踏查等延伸学习形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使专业学习多元化。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学习方法或方向
◆美术系:我們建議對於艺术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一、多閱讀艺术相關書籍,接觸、紀錄片等文藝創作,養成文字閱讀與賞析能力。
二、課餘時間可參觀各種藝文展覽、表演,以涵養對艺术的廣度。
叁、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心及恆心。
四、参与艺文竞赛与筹办展演活动。
与相关科系之异同
本系不同於其他艺术相關科系如視覺傳達系、水墨書畫系、設計系、造型艺术系、雕塑系,特色在於課程內容多元豐富。課程規劃為三大類:艺术創作類、艺术學與策評類、艺术教育類,無論未來想朝學術研究、專職創作、艺术教學、設計領域、艺术策展、艺术行政管理,本系皆能提供學生多元且彈性的各種課程選擇。
生涯发展容易误解之处
本系課程多元,學生學習面向廣闊,畢業生發展選擇亦相當多元化,其生涯規畫除中學美术教師外,尚有專職艺术家、大專教授、教育推廣、視覺設計、文創設計、艺术行政...等,多元專業的課程與活動,有助學生適性發展並為後續職涯發展奠基。艺术的多元性與創造思考表達專業能力的培育,有助跨领域的銜接連結。
学习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刻板印象多認為師範學校學風保守。實際上本系教學開放自由,學生自主性高,風格多元,且理論與實務並重,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亦重視技術面之修習。課程多元涵蓋艺术創作、艺术學、艺术策展評論、艺术教育等多元面向,學習過程能接觸多元的媒材,涵容東西方傳統與當代視野。
补充提醒与说明
本系课程重视人文素养与多元能力之啟发,扎实的课程内容设计与实务操作演练,经过完整四年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能顺利接轨职场需具备的能力,或是继续於研究所进修。
核心课程地图
-
大一必修
- 艺术概論
- 台灣艺术史
- 西方艺术史
-
大二必修
- 東方艺术史
- 現當代艺术
-
大叁必修
- 美学
-
大四必修
- 毕业製作(一)
- 毕业製作(二)
- 毕业专题(一)
- 毕业专题(二)
专业选修课程
-
艺术教育組
- 涵蓋艺术教育基礎理論、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教學實務課程。如:艺术教育、認知與艺术發展、艺术在生活中的實踐、艺术鑑賞與教學、後現代艺术教育理論、博物馆学、博物館敘事與教育實踐..。
-
艺术學與艺术策評組
- 以艺术史及艺术策展與評論為課程主軸,艺术史為核心,策展、評論、行政為實務延伸。課程包含:艺术史學方法論、艺术評論(一)、當代艺术、策展理論與實務、艺术斷代史、艺术史專題、艺术介入空間、東亞艺术...等。
-
创作组
- 課程多元,大致以東方繪畫、西方繪畫、綜合媒材、媒体设计、文創設計等類型為課程主軸,規劃基礎及進階課程,並以跨媒材、跨领域、及專題課程作為統整。課程包含:膠彩、水墨、油畫、版畫、綜合媒材、陶藝、雕塑、基礎設計..等。
特色课程

博物馆学
本系理論類課程兼重理論與實務,教育類課程並重學校艺术教育與社會艺术教育。
博物馆学綜合艺术理論、艺术行政、與艺术教育內涵,內容涵蓋博物馆学基礎理論、文資法規與國際公約、行政實務、展示操作、實地參訪等。

社会、文化与媒体
理论课程接轨当代思潮,强调学生洞察与思辨能力。
本課程為艺术理論專題,探討當代媒體文化現象、理論、與創作,其內容含括:
当代社会与媒体时代的多元取向认识
创作的本质与反省
社会场域的形成
文化空间分析
影像与景观

艺术介入空間
實地踏訪當代艺术展演空間,透過展示空間條件與展品內容案例見習艺术介入空間的多種可能,了解空間歷史與艺术家創作內容於特殊現地形式的綜合討論。特殊移地教學踏查將培養創作及展示之間的實踐觀察力及統整力。

艺术創作專題
進階創作以專題課程為主,統整基礎經驗,發展個人面貌,含繪畫、媒體、跨领域、設計等專題。其中東方媒材創作專題以行動導向,視創作為積極的社會雕塑行動,從地景、環境與人、族群等議題,省思艺术與地方對話的可能

设计专题
本课程注重学用合一之精神以利职涯接轨;产业界市场需要不断创新创意产物设计需求,而本系年轻学子拥有着无限创新创意设计构想,透过课程将业者设计需求导入,不仅业者拥有源源不断具创意创新符合市场设计需求的产物,同时也可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优势。
适合从事工作
-
艺术家、艺术總監、策展人、艺术行政
-
獨立創作發表之專業艺术家,或成為獨立策展人、組織策展專業團隊、經營艺术空間、經營艺术專業工坊、艺术行銷、美术館、博物館。
-
-
美术設計師
-
从事各种商品形象、平面媒体形象相关的产物、物品之概念设计与绘图工具,以强化商品的视觉形象。并与客户讨论设计要呈现的内容,说明需要投入的成本。进行视觉设计并将设计后的作品交付给客户。
-
-
美术老師
-
中等學校艺术領域教師或校外艺术機構或私人工作室之教師,除了設計及開發相關課程,引導艺术創作、艺术鑑賞與艺术在生活中的實踐;透過多元的方式,包含美感環境的營造、相關藝文活動的舉辦,啟發學習者艺术學習興趣並為終身學習奠基。
-
-
创意指导
-
具统整创意的能力,必需通晓文案、设计与管理能力,负责广告创意与创作之指导工作。
-
-
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
取得碩士以上學歷或透過艺术專業資歷的累積,於大專院校從事教學、研究與服務的工作。
-
系友生涯发展

苏孟鸿
在彰師就讀期間所受到的啟發確實深深影響我整個人生。大二那年立志成為艺术家,積極投入創作課程,因試圖接近當代艺术的創作理路而在艺术理論與哲学等領域涉略甚多。畢業後進入中學教書。2004年飛往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就讀,學成歸國後回到國中任教。2012年獲得台南艺术大學艺术學博士學位。
現為台北艺术大學的專任副教授,曾任職元智大學艺术與設計學系、彰師大美术系;曾任新北市三和國中艺术與人文教師,後因期許更高的艺术的追求而持續進修,獲得博士學位。作品曾獲台北美术獎、東華扶輪美术獎,2007年 受韓國當代艺术館邀請於高陽艺术工作室駐村創作,1998-今,國內外個展、聯展、策展活躍,作品受邀於台、英、義、德、韓、日、中、新加坡等重要艺术機構與國際性策展中發表。

不二良(陈柏良)
高中時期就讀美术班,對於美术各科都需涉略,除傳統媒材,自己特別喜歡社團的文宣設計工作,因為可以很直接應用美术於生活中,這也對將來選擇大學、研究所的科系有重大影響,所以興趣與性向是對於將來選擇系所非常重要的。彰化師大學風的自由與多元對我影響很大,讓我能有自主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學習養分。
華人第一代動漫美学艺术家、知名設計師,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艺术新星,創作風格深受國際品牌青睞,2007年與五月天阿信創立潮流品牌STAYREAL,擔任首席設計師及創意總監。作品巡展於世界各地,曾被票選為台灣設計人心目中影響深遠的對象之一。在學期間積極接觸各種設計工作,除磨練專業,也與業界建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職涯準備。

林政纬
彰化師大美术系學士
台灣師大美术研究所艺术指導組 碩士
大学时期在彰师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多元能力,并在课外活动中培养领导能力,奠定良好的发展根基。研究所期间朝向专业的设计领域钻研,执行大型活动视觉设计企划如高雄世运、台北听奥等,并致力研究符号学以中兴百货為课题,探讨意识形态的设计风格。
*台北101-視覺設計美学總監:負責商場對外視覺審核與企劃、節慶氛圍佈置以及建制商場媒體資源,同時執行大型活動招商與企劃。
*施華洛世奇 設計開發:負責品牌新產品推廣,開創新產業商業機會,以產品設計角度進行異業合作。

王静灵
彰化師大美术系學士
臺灣大學艺术史研究所碩士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艺术史博士
高中升大學選擇美术系就讀,因對美术史感興趣,於是選擇美术史作為主修。彰師大在理論方面的專業課程與要求,奠定學生良好的基礎知識與專業態度。因念的科目是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的過程總是非常愉快,也很自然地渡過每一個學習階段。
对自我的要求,决定一个人如何面对他的每个人生阶段。如何在这一次超越上一次的自己,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
曾任馬普研究院佛羅倫斯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員、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艺术館暨民族學博物館中國部主任(研究員、策展人)。現任職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中國部主任(研究員、策展人)。

蔡宗宪
就讀大學時期,發現對3D動畫設計的熱情。雖然就讀的是教育體系大學,老師給予強大的相關專業教育資源,以及精神上的鼓勵,讓我慢慢培養往全然不同方向前進的勇氣。系所的札實傳統美术教育,更為我未來的設計之路提供強大的後盾。有別於其他科系重視軟體操作以及技術能力訓練,彰化師大的傳統美学為我打下很深的美学根基。
畢業後加入智冠科技公司參與遊戲設計開發。2004年自行承接國外設計案,歷練國際產業經驗。2007年選擇英國遊戲開發公司任職,陸續擔任幾家大型遊戲軟體開發公司資深3D設計師。2014年在英國創立StefanoTsai Design Studios,從事遊戲﹑電影﹑廣告﹑虛擬/擴增實境相關設計。合作案件有SONY VR Title、好萊塢大型3D動畫電影Animal Crackers場景道具設計。
多元能力
敏锐创造:能觉察特定事件与观念、理论之间的差异,且能对事物进行拆解、组合、重新詮释,呈现新颖之处。
性格特质
变通开创:常常对多种事物,表达热情兴趣,对於既有事物,进行拆解、重组,给予新的理解与观点,并且喜爱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图表来源為该校系之重视百分比,加总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视。
- 热门比较学系